靈活用工是雇傭組織以標準雇傭之外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包括勞務派遣、外包、非全日制用工、平臺用工等形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超過2億人。中國人民大學靈活用工課題組等發布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有61.14%的企業在靈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34.9%,創近5年來新高。2023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加至1.4萬億元。靈工從業企業多為世界知名500企業和中大型國企。國企的涌入已經攪動了靈活用工一池春水,鯰魚效應也正在積極發揮。
相較于傳統的長期固定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的優勢在于相對寬松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對求職者而言,靈活就業獲取工作機會的門檻更低,獲取進入大平臺學習鍛煉的機會,不合適也可以隨時離職;對企業來說,在選人用人以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也都比較靈活。靈活的人力資本結構對企業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用型白領/藍領崗位需求的批量快速交付提升招聘效率;用工成本、管理成本、機會成本降低:為技能與時間付費,相比正式雇傭減少績效獎金/福利等成本;控制組織規模節約管理成本;業務變化迅速,靈活用工降低雇傭的機會成本;企業采購靈活用工服務是作為企業的成本和費用,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作為抵消項,節約稅收成本等等。
中國勞動者對穩定崗位與收入的崇尚相比日本有很多相似之處,對國有企業相對穩定的雇傭制度的青睞程度很高。從日本經驗看,從終身雇傭制的根深蒂固,切換到非正式雇傭靈活用工的過程并不輕松,背后更多是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成本壓力的要求,以及勞動者代際更替后的就業理念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靈活就業規模已達到2億多,形式多樣,覆蓋面廣,激發了社會就業活力與創造力。新一代的就業者對彈性工作時間、對行業發展等其他因素的關注度在提升,靈工一方面可以作為進入頭部公司的實習/跳板、另一方面年輕一代就業觀念的變化,對靈活雇傭制度的認可度在穩步提高,眾多新職業被催發出現,豐富了年輕人的就業選擇,撐起了“靈工經濟”新業態,也促進了服務企業從“就業蓄水池”向“就業加油站”的模式轉變。
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的用工制度從分配工作制到企業雇傭制、從勞務派遣市場繁榮到受限,靈活用工也將在政策和稅收政策的催化下走向繁榮。靈活用工是當前階段性最優解,政策的鼓勵與支持會有連續性。靈活用工的合約結構安排是資本需求、制度、勞動力供給環境下的一種借鑒與平衡的結果,未來靈活用工行業增長一定會實現探索中前進,螺旋式增長。
因此我們認為靈活用工在中國的滲透過程是制度、經濟環境、代際更替最終傳遞到就業觀念轉變,靈活用工市場,“新”意盎然,動能澎湃。
【國企為什么入局靈活用工?】出自新零工靈活用工平臺,轉載請注明出處,感謝!